清明節上墳祭拜祖先後,會將粿分給當地的小孩子吃,這種習俗稱為「揖墓粿」
 

清明習俗活動|早期小孩期待的清明節活動「乞墓粿」,現今已逐漸式微

 

大家都知道「粿」是什麼,但似乎沒有聽過乞墓粿這項習俗,這和台灣社會過去普遍貧窮、產業結構有很大的關係,那什麼是乞墓粿?乞墓粿的用意是什麼?讓福龍紀念園來帶你一探究竟。


 

什麼是乞墓粿?

乞墓粿又稱「揖墓粿」,過去台灣社會以農為重,仰賴牛隻幫忙農耕,當時有許多貧苦人家的孩童靠著幫忙牧牛賺取微薄工資,幫忙分攤家中經濟,而孩童們常將牛隻帶至郊野的墓地放牛吃草,牛隻常會踐踏、踩壞他人的墓地,因此古人在清明節上墳祭拜祖先後,會將粿分給當地的小孩子吃,這種習俗稱為「揖墓粿」,象徵「祖德流芳」

但到了民國80年代後,民生普遍富裕,再加上產業轉型,「乞墓粿」的習俗已逐漸式微,在現今這項清明節的習俗活動,幾乎已消失不見。



 

乞墓粿的用意是什麼?

而在清明節時,掃墓人家祭祀完成後燃放鞭炮,地方的孩童們一聽到鞭炮聲就會趕到墓地,等待墓主分發草仔粿等,有時祭品、草仔粿不夠分發,墓主就改分零錢,會這樣分發草仔粿和零錢的用意,除了憐憫貧窮的孩童外,一部分也是希望可以「賄賂」這些牧童,請他們管好自己牛隻,不讓牛隻破壞自家的墓地

有些調皮的孩童拿不到草仔粿、零錢,會轉而對墓碑洩憤,拿牛屎、泥巴塗抹在墓碑上,或是詛咒墓地人家,也因此有些人家會在墓地周圍放些零錢、並用樹葉掩蓋,希望牧童們拿了零錢能愛惜墓地。

 

有些人家會在墓地周圍放些零錢、並用樹葉掩蓋,希望牧童們拿了零錢能愛惜墓地
 

想了解更多「清明節習俗活動」的相關文章嗎?來看看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活動,除了掃墓以外,清明節還會做什麼活動?



 

以上是我們福龍紀念園和各位介紹清明節習俗活動-乞墓粿,若有喪葬禮儀或塔位牌位等的任何問題及需求,歡迎撥打我們福龍紀念園的服務電話,或直接加入我們的LINE做免費線上詢問,會盡快為您服務。

 

延伸文章:清明節習俗、禁忌、掃墓時間及流程、供品準備總整理

 

資料來源:網路
#清明節,清明,乞墓粿,揖墓粿,習俗活動,習俗,掃墓,粿,零錢